湘江重金屬水汙染治理被湖南省政府列為一號重點工程

2014-04-19 19:14:44 admin 161
來源:《人民日報》記者 孫秀豔 / 時間:2014-1-7 10:21:04
  據人民網2014年1月4日訊 冬日的湘江,平靜地流淌。水量豐富、保持Ⅲ類水質,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向來盼望麵水而居的外鄉人充滿羨慕。對沿江的湖南人來說,這條母親河還是他們的飲用水源,如何確保安全,比這裏的風景更牽動人心。在湖南,湘江水汙染治理被列為省政府的一號重點工程。不久前,記者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組,探訪了湘江水源地保護的點點滴滴。
  綜合治理為湘江減負
  在湘江采訪,記者們還對2006年湘江鎘汙染事件記憶猶新。每到一處,看的問得*多的還是重金屬汙染。從湘潭乘船溯流而上,進入株洲界內,遠遠就看到一個巨大的排放口。“這就是霞灣港。”湖南省人大環資委監督處處長劉帥告訴記者,原來這裏入江的水因為含有不同重金屬成分,呈現不同顏色,“變色龍”幾乎成了霞灣港的代名詞。2013年6月,投資2.02億元的霞灣港疏浚工程完工,平均清淤深度達到1.4米,解決了遺留多年的重金屬汙染問題,大大降低了汙染底泥對湘江水質安全的威脅。
  治汙要治源。為保障涉重金屬企業不再大肆排放,在產業集中的清水塘園區,已經建立了專門的工業汙水處理廠,生產企業在初步治理之後的廢水都收集納管,經過有針對性的工藝處理,汙水已經能夠做到達標排放。2011年湘江流域國控重點斷麵重金屬汙染物達標率為99.36%,2012年更是達到100%。
  在湘江上乘船,不時會看到采砂的躉船行駛而過。“采砂容易使底泥泛起,造成新的重金屬汙染。”湘潭市環保局副調研員馬躍龍說,這幾年經過整治,非法采砂的現象已經大幅減少,2014年4月,湘江湘潭段將全麵禁止采砂。
  總量減排、重點湖泊保護、城鄉環境同治,一係列綜合治理手段的實施,讓湘江的汙染物負荷已經有所減輕。
  支流汙染防治尚存問題
  2013年11月下旬的一天,一場大雨讓瀏陽河的汙染問題再一次曝光。瀏陽河匯入湘江的汙水與湘江幹流涇渭分明,甚至有人將其稱為“黑色瀑布”。
  雖然截汙工程一直在持續,但瀏陽河長沙段目前還有38個排汙口存在汙水直排現象。對此,長沙市副市長姚英傑表示,汙水直排現象主要集中在城鄉結合部,市政府已經有了治理規劃。建管納汙、集中處理,這是一個基本思路。“迄今為止,治汙方案與責任目標方案都已通過,2014年10月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而目前隻能采取臨時的截汙方案,在河堤截汙壩,防止汙水入江。
  其實,支流汙染的問題不隻存在於瀏陽河,包括湘江一級支流石期河下遊、甘溪河等支流,由於有色金屬開采帶來的汙染問題,也一直威脅著湘江的用水安全。
  不僅如此,更令人揪心的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滯後,讓支流水汙染防治麵臨尷尬。長株潭地區的快速發展超出了原有的設想,雖然規劃不斷調整,但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跟不上排汙的增長。
  飲水安全也有隱憂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長沙目前的飲用水安全是有保障的。”在姚英傑擲地有聲的話語背後,整個湘江飲用水安全問題也有隱憂。
  “飲用水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這可能是我們的*大隱憂。”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謝立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集中到城市,供水壓力不斷加大;同時,大量工業和生活廢水排放的壓力,以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進一步加劇了水源保護的緊迫性和難度。
  這些難度與壓力,也表現在農村環保壓力的持續增加。“尤其在地處湘江下遊的長株潭地區,全流域工業廢水、農業麵源汙染和生活汙染偶發對於三市水質汙染的態勢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局部時段水質汙染仍然嚴重。”湖南省水利廳的報告裏這樣表述。
  站在湘江株洲段霞灣港的堤岸邊四望,林立的煙囪不斷提醒著這個冶金、重化工業基地的存在。湘江沿線存在大量工礦、化工企業,汙染點多麵廣,一旦發生事故,整個供水安全就無從談起。
  如何改變單一依靠湘江供水,增強抗風險能力,湖南正在想辦法。
網站地圖k8凱發體育appk8凱發體育app下載凱發k8體育APP凱發k8娛樂官網app下載體育凱發k8體育APP官方網站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