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馬山生命科學園改進膜生物反應器工藝將廢水回用

2014-04-20 18:13:29 admin 208
來源:《無錫日報》記者 榮倬翊 / 時間:2013-12-24 15:14:30
  據新華網無錫頻道2013年12月24日訊 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一套以人工濕地為主的養殖廢水處理係統,實現了養殖用水循環使用,起到了節約水資源、控製農業麵源汙染、保護太湖生態環境的多重效益。這一先進技術被列為省級節水示範及“零排放”項目,如今已在宜興、常州等地廣泛應用。昨從濱湖區水利局獲悉,以淡水漁業為代表,全區2005年以來已建成55個節水載體,節水721.53萬噸,相當於1/3個蠡湖的蓄水量。
  在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南泉基地,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的吳偉教授帶著記者參觀水產養殖基地。蓄水池水質清澈,一串串白色泡沫球下麵養著許多河蚌。“投放河蚌是為了淨化水質。”吳教授說,養殖水含有的氮磷等元素可以利用,因此養殖用水處理係統每道環節都種植了大量水生植物以吸收氮磷,層層淨化水質。蓄水池補充水源來自天然降水,在取水口還設有兩道濾網過濾雜質,蓄水池的水能保證所有魚池的用水量。
  整個廢水處理係統的“經典”環節,是魚池旁的排水溝形成的水生植物人工濕地過濾帶,類似一個小型汙水處理廠。排水溝裏種植著茨菰等水生植物,是淨化出水的第一道關口。排水溝內的水*終匯聚到西端六七米寬的大排水溝,裏麵鋪有砂石吸附雜質,並種植了大量美人蕉。“美人蕉是主要淨化植物,”吳教授說,“夏天來看會很漂亮,兼具景觀效果。”廢水經生態淨化,*後再回到蓄水池。“不從外界取水,也不向外界排放廢水,所有用水100%回收利用,做到了零排放。”
  據了解,人工濕地處理係統實施後,經水樣采集,淨化後的出水水質高錳酸鹽指數已達到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由於養殖水體在內部係統中循環,水質較穩定,養殖生物的病害得到了控製,病害防治成本直線下降,養殖產量平均提高15%以上。
  淡水漁業是濱湖區推進節水減排的一個縮影。如今,節水減排、保護環境成為不少企業、園區的共識。作為無錫首所“省級節水型高校”,江南大學去年自主研發了數字化節水監管平台,引入物聯網技術,實現校園用水的精細化管理,年用水量下降40%以上。這一“智慧節水”正在其他高校推廣應用。馬山生命科學園今年創建成為節水型工業園區,園區通過改進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工藝,將企業廢水集中深度處理並回用,收獲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項目一期完成日處理廢水250噸。
  據介紹,今年,濱湖區新建成6個節水型社會載體,包括省級節水型企業、社區,節水型工業園區,節水減排示範項目,八大節水行動項目,市級節水型學校等,節水理念深入人心。
網站地圖k8凱發體育appk8凱發體育app下載凱發k8體育APP凱發k8娛樂官網app下載體育凱發k8體育APP官方網站下載球盟會APP手機登錄球盟會官網千億體育官方一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