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多沒換過水魚缸中水依然清澈要歸功於神奇淨水圈
2014-04-21 20:59:20
admin
149
據人民網2011年6月8日訊 你能想象已經3400多天,也就是9年零4個月沒有換過水的魚缸裏依然水質清澈、魚兒歡躍嗎?你能想象看似一團線頭、其貌不揚的物質,能緊緊抓住自身重量6000倍的水分,即便放在紗布裏揉動,水分也不會流失嗎?記者在日本九州地區熊本縣兩家年營業額在1億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2.38日元)的中小企業裏采訪時看到了上述情景,兩家企業還計劃聯手在技術上各取所長,努力開拓中國市場。
納豆,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保健食品,為大豆經納豆菌發酵而成。位於熊本縣首府熊本市的大微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地將納豆菌用於淨化水質、防止黴斑等。
公司將一種名為BB菌的物質封入多孔質材料中,製成一定的形狀投入水中,便能大幅改善水質。BB菌是納豆菌的同類,是數種微生物集中在一起的微生物群。隻要碰到水,封在多孔質材料內的菌就會湧出來,並且每30分鍾分裂一次,水中的微生物、病原菌等有機物成為其營養源被分解。BB菌可在10到65攝氏度下,以及pH值3強酸性和pH值11強堿性的嚴酷條件下存活,而且對人體和動物無害。因此,公司入口處的魚缸自9年前投入由BB菌製成的淨水圈後,至今未曾更換過水。
去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日本館周邊的蓄水池內放置了該公司製成的生物淨水圈,保持水的清潔。大微生物科技公司經理岩下智明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在上海成立了辦事處,期待與中國的企業、政府開展合作,將該技術應用於中國。岩下說,他們還打算與另外一家擁有獨門秘技的公司合作,解決水中含有金屬離子的現實問題。
有望與大微生物科技公司開展合作的是一家成立於2007年的風投企業。其核心競爭力來自於一種名為“Sacran”的物質,這種多糖類物質的分子量高達1600萬,具備超級保水能力和粘性,更神奇的是,它還能吸附水中的稀有金屬。
2006年,日本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了這種全新的高分子物質。它來自熊本地區生長的水前寺藻。水前寺藻在日本九州地區阿蘇山脈流淌的地下水中生長,是一種可以食用的珍貴藍藻,其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然而,隨著水質惡化以及水量減少,水前寺藻現在已經屬於瀕危物種,熊本縣內也隻有一戶人家在養殖。
世界著名的公害病“水俁病”,就發生在熊本縣水俁灣一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有大量當地居民患上不明原因的怪病,後來證實就是因排放大量工業廢水造成的汙染而導致的。熊本人對環境之寶貴的體會更深,令人稱奇的技術誕生於此,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