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院自主研發催化生物陶顆粒消除核廢水中放射物

2014-04-21 21:00:57 admin 109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郗永豐 劉雲濤 / 時間:2011-4-21 9:14:27
  據金融界2011年4月21日訊 中國的核汙染廢水處理技術已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4月14日的檢測報告顯示,將10克利用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核汙染廢水處理新技術製作的新材料——催化生物陶顆粒,浸泡在含有12640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廢水中20分鍾,可以吸附固定高達99.97%的放射性物質碘-131。4月20日上午,河南省漯河市政府在鄭州發布了這一消息。
  在“核汙染廢水處理技術——催化生物陶項目落地新聞發布會”上,該研發團隊的領軍者、環境科學家董良傑介紹說,第四代催化生物陶技術是由環境科學、化學、生物學、物理等科學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研製。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11年4月14日的檢測報告顯示,將10克利用這一新技術製作的新材料——催化生物陶顆粒,浸泡在含有12640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廢水中20分鍾,可以吸附固定高達99.97%的放射性物質碘-131。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測試人員和研究人員說,“這種材料對碘-131的吸附效率之高是令人震驚的。”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術重點實驗室2011年4月13日的檢測顯示,利用這種新材料過濾放射性高達185萬貝克/升的碘-125廢水,僅用5分鍾的水力停留時間,放射性碘-125去除率高達92%。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經福謙表示,這樣高科技的項目由內陸中原和國內的科研團隊大力協作完成,急國家之所急,並在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之際落戶河南,在國家核安全利用及當前各國普遍關注的核泄漏及核汙染廢水的有效治理應用中大有作為,可喜可賀。
  河南銀鴿集團董事長、河南天源環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鬆賀表示,河南天源環保獨家擁有該技術的全部專利與知識產權。該項技術經國家權威部門檢測,數據權威,今後在核防護領域、醫療危廢垃圾處理及核事故處理領域具有極為廣闊的市場前景,天源股份願意為鄰邦福島核泄漏事件提供支持,並積極推進全球核能源的安全利用,造福人類。
  據了解,第一代生物陶技術於2002年開始研製,2004年在美國夏威夷大學研製成功,並在美國投入工業水處理應用;第二代技術於2008年研製成功並獲得中國專利;第三代生物陶技術用於空氣淨化,用於消除空氣中的苯係物,由我國環境科學家董良傑在中國2010年發明,並於當年申請了發明專利。3月11日日本福島核災難發生以來,由董良傑領軍的跨學科研發團隊,在原有技術積累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更新和多方測試 ,終於在碘-131和碘-125等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定向吸附、固定上取得重大突破。
網站地圖k8凱發體育appk8凱發體育app下載凱發k8體育APP凱發k8娛樂官網app下載體育凱發k8體育APP官方網站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