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標準已成為世界各國在實行貿易保護中的一張王牌

2014-05-10 18:24:45 admin 153
來源:《中國質量報》記者 傅小冰 / 時間:2010-5-11 11:31:17
  據中國質量新聞網2010年5月10日訊 “今年,雲南牛肝菌的出口額要爭取做到8000萬美元,我們還將在3至5年內衝刺1億美元大關。”近日,雲南省牛肝菌協會會長車玥泉充滿信心地對記者說。2009年,受出口歐盟牛肝菌“尼古丁事件”和國際金融危機雙重“寒潮”的影響,主要出口歐盟的雲南牛肝菌卻麵臨退市危機。
  這冰火兩重天的變化來自於相關政府部門的應對有力和企業的抱團取暖,可以說是“政企合力”才使該省牛肝菌出口走出穀底,逐步回升,而“尼古丁事件”也成為我國積極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一個成功案例。
  牛肝菌遭遇“被超標”
  2008年8月31日前,中國牛肝菌幹片對歐盟出口從未遇到任何技術性問題。2008年9月1日起,德國率先執行歐盟新標準,有關中國牛肝菌尼古丁含量超標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歐盟進口商也紛紛要求增加抽檢。從2009年3月份起,幾乎所有歐盟進口商都已停止從中國進口牛肝菌幹片。
  雲南牛肝菌產量占全國的80%,占我國出口總量的60%~70%。這意味著已有20多年經營開發曆史,涉及全省300萬農戶,每年創造4~5億元產值的雲南牛肝菌產業“受災”較為嚴重。據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牛肝菌幹片出口量為1083噸,比上年下降31%;雲南省牛肝菌出口額同比下降10%左右,為6250萬美元。
  據分析,牛肝菌之所以“被超標”是因為,受國際經濟危機影響,2009年歐洲經濟陷入低穀,致使各種貿易保護政策抬頭,從而引發了“尼古丁事件”。
  “尼古丁”從何而來
  那麽,“超標”的尼古丁究竟從何而來呢?
  2009年,國家質檢總局、雲南省商務廳和省牛肝菌行業協會通力合作,積極向歐盟提出交涉,組織開展了牛肝菌產地調查。經過雲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1000多例的反複實驗,得出了牛肝菌中的尼古丁為內源性成因的結論。這個結論表明:尼古丁並不是人為添加,而是菌子本身為防蟲害等因素,自己分泌出來的。
  去年11月,雲南省商務廳組織“牛肝菌成因團”前往歐洲同有關政府、學術界開展學術研討,*終說服與會代表接受我方觀點,統一了對歐盟官方的訴求,一致要求修改尼古丁限量或不設限。12月,該省牛肝菌協會受歐洲幾個行業協會的邀請前往布魯塞爾,代表雲南省全體牛肝菌行業向歐盟消費者保護司闡述牛肝菌中尼古丁的成因問題。*終使歐盟於2009年5月製定新的臨時限量標準,並於近期將該限量定為法定標準,執行期為兩年。如兩年內有更多的科學依據證明存在提高該限量的必要性,則歐盟會在兩年後再次修改此標準。
  至此,讓牛肝菌陷入危機的“尼古丁事件”暫告平息。從2009年12月底開始,雲南省牛肝菌幹片的出口量大幅增加。
  應對壁壘還需遠慮
  相關部門在實驗中還發現,如果用抽過香煙的手去拿牛肝菌的話,菌子中的尼古丁將會大幅超標。這就表明,如果不從采摘、加工等環節加以重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風險仍將存在。
  據了解,技術性貿易壁壘分為3類:一是符合世貿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原則和國際標準的技術法規、標準,可以視為合理的、允許的貿易壁壘;二是由市場、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發展而形成的技術標準,繼而又形成的貿易壁壘;三是人為的,是政府的行為,對外國進口商品製定苛刻繁瑣的技術、衛生檢疫、商品包裝和標簽等標準,從而提高進口產品要求,增加進口難度,*終達到限製進口的目的,是專門用來對付貿易夥伴的貿易壁壘。
  雖然此次“尼古丁事件”應該屬於第三類壁壘,但是近幾年,我國有60%的出口企業因標準問題遭遇了國外的技術壁壘,就不能不引起重視。因為,目前發達國家限製我國產品出口,主要手段就是標準,標準問題已成為世界貿易保護中的一張王牌,雲南的出口企業,特別是農產品出口企業不能再置若罔聞。
  雲南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建偉直言:“雲南牛肝菌行業還很脆弱,國外設置的技術壁壘、我們自身的惡性競爭,都可能導致雲南企業、農戶的利益嚴重受損,牛肝菌行業今天遇到的‘麻煩’也可能成為其他農產品明天的‘麻煩’。”但一家牛肝菌出口企業負責人表示,原料供貨企業、加工企業、出口企業等多種經營主體間沒有形成合力,難以實現全程控製,因此可能會導致出口產品質量不穩定。
  目前雲南省正建立和完善產品出口支持和服務體係,已有30家牛肝菌出口企業加入了協會,協會對出口加工企業的加工設備、檢測設施、原料製度、包裝材料等方麵均作了嚴格規定。
網站地圖k8凱發體育appk8凱發體育app下載凱發k8體育APP凱發k8娛樂官網app下載體育凱發k8體育APP官方網站下載球盟會APP手機登錄球盟會官網千億體育官方一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