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衛生局負責人直言不敢喝街頭自動售水機裏的水
2014-05-11 19:22:10
admin
323
據金羊網2013年11月11日訊 注重飲水安全,有些市民選擇在自家裝上過濾裝置,也有市民樂意幫襯小區樓下的自動售水機。不過,廣州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近日在“行風麵對麵”電視節目上,直言不敢喝街頭自動售水機裏的水,並呼籲市民不要再使用街邊售水機。6000台自動售水機現狀究竟如何,記者連日做了一番調查……
調查現場①
售水機出水口裸露衛生堪憂
在海珠曉港小區,自動售水機位於小區大路邊上,周邊是小區綠化帶,環境尚屬衛生,但是出水口卻裸露在外,無任何遮擋,不免令人擔憂衛生情況。
而在淘金家園門口的一台自動售水機雖是安放在小區門口,可整個機身殘舊不堪,底座已經腐朽變形,隻好用磚頭墊高,在其十米遠處還放置了幾個垃圾收集桶。幾個廢品收購人員就挨著售水機坐著,收購來的廢品圍著售水機擺了一圈。
根據2011年廣州市衛監部門對30個製水單位,共300台售水機水質進行首次檢測,發現197台水質合格,合格率為65.66%。但仍有103台售水機水質不過關。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當中的pH值、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總數、糞大腸菌群、耗氧量、渾濁度等六個指標檢測了售水機水樣品。不合格的水樣品裏,40%存在細菌總數超標問題。據分析報告,由於水產品在售水機裏存積,時間越長,就越容易滋生細菌,尤其夏天,水質更值得注意。
調查現場②
售水機長達一年半未見檢測
曉港小區門口的售水機機身上按《通告》要求貼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國產涉及飲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批件》與該飲水機公司的營業執照及其公司地址與聯係電話。但是記者發現該公司的營業執照上顯示其經營範圍為飲用水技術開發、批發零售飲用水設備等,不包括製售飲用水,而且其經營期限至2012年7月21日已到期。
據《通告》要求,售水機上應公布上月水質自檢情況,而該售水機上粘貼的由廣州市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國家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州)出示的水質測試結果,其中混濁度、鉛、亞硝酸鹽、pH值、大腸菌群、細菌總數等均顯示為符合標準,但是日期卻是2010年7月。
在太和崗路的藍山雅苑小區門口,一位阿伯正在售水機處取水。機身上貼了《廣州市越秀區衛生檢驗中心》的檢驗報告,但細看日期則令人大跌眼鏡,竟是停留在2012年5月份,至今已經超過一年半沒有檢測了。
調查現場③
“超期服役”售水機不在少數
在聽濤雅苑居民區,自動售水機擺放於居民樓樓梯旁,外觀看起來已老化嚴重,機身上所粘貼的標示大多模糊剝落。其機身上同樣粘貼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國產涉及飲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批件》,但是從批件的信息上看,該批件於2010年10月15日已到達批件有效期,該機器本該在三年前就壽歸正寢,至今卻仍在售水,屬於典型的“超期服役”。
而藍色康園藍康街19號旁的自動售水機擺放於小區路邊綠化帶上,出水口置於機身內並有小門掩護。該售水機在今年下半年廣州市衛生局的抽樣檢查中顯示水質符合標準。但是其機身上附有多張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獎狀,卻獨缺經營企業的營業執照、水質處理器的衛生許可批件等在《通告》中明確要求粘貼的文件。
調查現場④
市民對自動售水機信任度不高
與監管不嚴相對應,市民對於自動售水機的信任度也較低。曉港小區一位居民表示從未用過小區內的自動售水機,自己家中裝有淨水裝置,幾個月更換一次過濾裝置,比較安全放心,這位居民還表示也很少看到有鄰居使用自動售水機。
聽濤雅苑的居民李小姐表示小區內的自動售水機看起來比較不幹淨,自己也從沒使用過自動售水機,家中用水還是直接以自來水燒開使用。
藍色康園的金阿姨則辦了一張IC卡,每周都會去自動售水機取兩桶水,她說:“這個水比起自來水味道好點,又比桶裝水便宜,所以我經常打來燒開水。”可見,對於自動售水機市民們信任度不一,但總體偏低。
新聞背景
自動售水機打開廣州市場已有十多年
自動售水機2002年出現在廣州街頭,憑借其現製現售、價格低廉的優勢迅速在廣州打開市場。目前約有5000~6000台左右的自動售水機分布在廣州各居民區。
自動售水機的工作原理是將自來水引入到機內經過活性炭、RO反滲透膜等過濾裝置生產出純淨水。其售水方式包括刷卡、投幣兩種,5角起售,售價大致0.2元1升。
就在上周,廣州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在“行風麵對麵”電視節目上,直言不敢喝街頭自動售水機裏的水,並呼籲市民不要再用街邊售水機。
2012年3月廣州市通過《關於加強現製現售飲水機管理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要求售水機經營者應當在售水機正麵醒目位置公布經營者的營業執照編號,以及售水機水質處理器衛生許可情況、水質自檢情況等。但這一《通告》的具體落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
該負責人表示,*嚴重的一點無疑就是售水機的“超期服役”。據悉,一般售水機裏裝有濾芯,新機器裏的水基本可以直接喝。可由於行業內並沒有強製更換濾芯的標準,超期服役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甚至超過數年之多。“根據監測發現,從管網出來的水合格率是99%,而街邊飲水機的水合格率才60%多。”
監管難點
A 無照經營混雜其間
售水機維護保養全靠自覺
自2012年《通告》出台以來,廣州市衛生局每年開展水質抽查,各區衛生監督所也會組織抽查。有關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近兩年有關部門的監管是嚴格了一些的,像衛生局的水質抽查如果不合格,便會責令整改,整改後如果檢測還是不合格便會被取締。”
但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自動售水機行業經營狀況複雜,屬於監管單位的包括衛生、工商、城管綜合執法、水務等行政管理部門,而被監管方則包括自動售水機銷售企業、售水經營企業等,其中從事自動售水機經營的則除了合法企業外,還有不少沒拿工商營業執照的單位在經營。這就導致有關部門進行抽查時,一些售水機的經營主體不明確,處罰整改無法下達。因此《通告》的有關要求落實不到位,監管出現錯位情況,無營業執照的個體所經營的自動售水機則處於監管盲區,維護保養全靠自覺。
康純自動售水機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公司隻是出售設備,並沒有從事自動售水機售水經營。”“有些客戶是直接購買一台自動售水機放在自家經營的士多店旁售水,我們在出售飲水機的時候都會詳細告知飲水機的維護保養,包括濾材的更換等,但是具體經營維護是他們的事兒,要靠他們的自覺了。”
該負責人還說,很多出現水質不合格的售水機其實本身的生產標準是符合要求的,隻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注重及時更換有關濾材,譬如此番水質檢查中多數不合格原因為細菌總數超標,其實是經營者因為成本原因沒有及時更換RO膜與臭氧殺菌裝置。
據了解,售水機內*後一道“關卡”是用一種RO膜對水源進行清洗、過濾,一般RO膜兩年就要更換一次,約1000元左右,而製造一台機器的成本隻有四五千元,更換“RO膜”全憑廠家或承包方的良心。每年的水質檢測(不包括抽檢)一般至少需要17個項目,全過程耗時長不說,*主要是檢測成本高,每次動輒3000元以上,“分散在社區、小區的自動售水機有多少台,在哪些位置都沒有全麵統計,商家為省錢要逃避檢測非常容易,因此日常的水質狀況就很難掌握了。”
B 行業監管存在真空
行業協會嚐試自律中途夭折
自動售水機目前混亂的監管現狀,令人不禁為仍在自動售水機取水的街坊的飲水安全問題捏了一把汗。作為行業自律的協會又在其中充當什麽角色呢?
廣州恩惠貿易有限公司的陳小姐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公司在廣州大概有幾十台自動售水機,每月一台售水機大約收入200元。陳小姐說:“我們公司的售水機都是從台灣采購的,一周會進行一次保養,但主要是檢查機器運作是否正常及打掃一下周邊衛生,濾材的更換會根據處理的水量而定。也會用檢測筆檢測一下水質,但是隻是一個大概的檢測,像細菌總數之類的是檢測不出來的。”陳小姐還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自動售水機這一行業中來,而市民的購水量有限,加上近年來家庭裝的過濾裝置增多,自動售水機行業已有不少人開始轉行。
上海祺家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的陳先生表示,早在2007年左右,廣州幾家較為規範的自動售水機公司就曾組織成立行業自律協會,嚐試通過與政府部門的合作溝通,開展監察活動,規範行業經營管理,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實現規範經營。但是由於不少經營單位是不具備營業執照的個體,所以實際會員數達不到民政局50個會員單位的注冊要求,自律協會缺乏官方支持,約束性低,長此以往不少會員單位陸續退出,行業協會也於去年基本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