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科藥業膜分離中藥加工將粗放生產變得更加精細

2014-05-11 19:23:58 admin 373
來源:《長江商報》記者 羅義 梁汐玥 / 時間:2013-11-5 14:04:35
  據長江商報網2013年11月3日訊 我國2000餘項中藥專利轉化率僅1%、新技術的開發遇到盲目跟風、中藥“有毒”風波令我國數千年傳統藥文化頻頻受傷……昨日在漢舉行的中國中藥協會新技術推介會上,來自國內的70餘家中藥生產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負責人,共同分享新技術在中藥企業運用成果,力倡用臨床數據事實,為傳統中藥證“實力”。
  “我國的中藥專利突破2000個,真正轉化運用的可能還不足1%。”中藥新技術專委會主任委員濮存海認為,中藥行業以往的知識產權保護起步晚、重視不夠,不少均被國外無償利用。中藥生產行業處在發展機遇期,但產業自身目前麵臨巨大的挑戰,需要加大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尊重傳統中藥基礎上,結合現代中藥的特點,把現代*新科學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帶入中藥產業的全過程中,才能真正做到既符合民族特色,又能夠與現代化和國際化接軌。
  中國中藥協會秘書長王桂華介紹,去年在我國中藥企業中,單品銷售額完成億元以上的達350多個品種,超10億元的也有10多個,這與新技術的推廣與運用密不可分。我國藥企申請的中藥專利達到2000多個,涉及千家以上的藥企,但常年來這些專利的轉化率特別低,大多都處於休眠狀態。其中,符合對特定疾病有特殊療效等條件的國家中藥一級保護品種僅10餘個。
  “我們有一款采用膜分離技術的產品投入和產出比1:10。”南京中科藥業質量部總監錢一帆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款產品僅去年銷售額就達2.6億。“傳統藥品普遍‘傻大笨’,產量低,采用新技術改良,能將粗放的生產加工變得更加精細化,質量可控,並且藥品食用方便,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
  “投資新技術存在風險,但是行業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去嚐試。”錢一帆介紹,前兩年西洋參非常風行,公司將西洋參作為重點產品開發,采用納米超細粉碎的技術,把西洋參加工製成茶飲,但產品卻嚴重滯銷,浪費大量人力物力。
網站地圖k8凱發體育appk8凱發體育app下載凱發k8體育APP凱發k8娛樂官網app下載體育凱發k8體育APP官方網站下載球盟會APP手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