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務局注重高新技術在治理水汙染及再利用中應用
2014-05-12 18:44:18
admin
255
據鳳凰網2009年11月19日訊 北京市水務局在建設“循環水務”的工作谈球吧登录入口中,共開展了重大科技項目245項,市級以上重大科技項目83項,獲得局級以上科技獎勵161項。注重實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轉化,加大了生物生態技術、水處理技術、監測預警技術等多門類技術創新成果的綜合利用。僅在南水北調建設中,創新和應用了100多項技術成果。這些技術成果的廣泛運用,極大地豐富了水務業務工作的技術手段,有力地提升了水務建設和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官廳水庫主要汙染物是氮和磷,每年進入永定河的汙水總量為9328萬立方米,造成水質不斷惡化。針對官廳水庫的汙染狀況,北京水務先後確立2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20多項專題項目,組織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等相關科研機構,400多名專家和技術人員聯合攻關。開展陶粒生物接觸氧化、曝氣生物過濾、膜過濾等近千次試驗研究,獲取了超百萬組數據,取得了多個單項和綜合技術成果,形成了官廳水庫水體修複係統工程方案,已通過水利部組織的成果評估驗收。
90年代以後,北京先後建成9座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到250萬立方米。隨著汙水處理量的不斷加大,直接排入河道的汙水被收集到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產生出的再生水再循環利用。2008年年利用再生水6.2億立方米,再生水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北京的新水源。
清河再生水廠采用了國際上先進的超濾膜過濾處理技術,提高了出水水質。采用6組超濾膜箱,二級出水在壓力的作用下,從膜箱底部流入0.02微米超濾膜進行過濾,再經過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後水質清澈透明,無色無味,這一技術在國內大型再生水廠中首次應用。
郊區新城建成14座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率70%。采用分散處理、集中處理和接入市政管網3種模式,大力開展農村汙水治理新技術示範。采用了膜生物反應器、土地處理、人工濕地、生物流化床、集成式生物濾池、高分子生物膜等多項新技術,建設189處汙水處理示範,415個村級汙水處理示範設施,汙水處理技術在廣大農村地區加快推進。
2008年,全市使用再生水6.2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首次超過地表水。同時還加大郊區汙水處理,采用分散處理、集中處理和接入市政管網3種技術模式,大力開展農村汙水治理新技術示範。推廣了膜生物反應器、土地滲濾、人工濕地、生物流化床、集成式生物濾池、高分子生物膜等多項新技術,建成470處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新城汙水處理率達到75%,村鎮汙水處理率達到32%。
水務科技結合水務發展的目標和中心任務,確定科研課題,結合破解水務發展矛盾、難題組織攻關;結合科技成果的具體應用提高科技效益。科研工作找準了方向,科研人員找到了位置,科研成果轉化成了現實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