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小城鎮飲用水處理技術研究及設備開發”項目初見成效

2014-05-14 18:33:41 admin 238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 時間:2009-3-3 11:23:30
  據浙大求是新聞網2009年3月3日訊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小城鎮飲用水處理技術研究及設備開發”項目由教育部組織實施,安排國撥經費4983萬元。近日,項目組織單位在北京召開項目工作會議,對課題研究進展和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了係統的總結,交流了課題工作經驗,並就小城鎮飲用水處理技術及設備開發戰略進行了研討。
  該項目針對我國小城鎮飲用水水源汙染嚴重、水處理技術水平有限、管理水平落後、飲用水安全缺乏保障等現狀,從政策管理、技術控製、設備研製、政策標準、工程示範等內容入手,以經濟,適用,管理方便,性能可靠為目標,結合小城鎮對飲用水的需求、不同地域水質差異較大以及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重點研發受汙染水源生態修複關鍵技術,關鍵處理工藝研究及設備開發,輸送係統水質保障技術,苦鹹水處理技術,處理藥劑與材料,安全技術標準與應急處理工藝,並根據不同地域水質的特點,在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進行工程示範,解決威脅小城鎮居民健康的高氟高砷等問題,構建小城鎮飲用水安全保障科技支撐體係和人才支撐隊伍,促進行業部門創新能力建設和技術進步,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項目實施以來已申請專利65項(其中授權8項,實用新型4項),製定規範1項,發表論文226篇(其中SCI、EI收錄83篇),開發新產品16項、新材料2項、新工藝5項、新裝置8項、建立試驗基地9個,建成2個示範工程。
  研發的複合預氧化藥劑已被應用於太湖流域的水汙染控製工程,在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期間,應用於沿湖各水廠的預氧化和除臭的處理。研發的高效除砷除氟絮凝劑將在河北和內蒙古等高砷氟地區水廠開展應用工程示範,研發的高效除藻磷絮凝劑將在重慶三峽庫區高藻地區開展工程應用示範。以上的高效複合淨水劑已實現了產業化,並通過技術轉讓獲得直接經濟效益500萬元。
  項目研製的膜飲用水處理裝置已用於支援四川災區建設。在都江堰市的胥家鎮建造了2套處理量分別為25m3/h和7.5m3/h的水處理係統。其中1套已安裝調試好,開始生產飲用水。
  針對小城鎮供水的實際需求,在安徽馬鞍山當塗縣采石磯附近的長江江心洲已建成一座示範水廠,水廠的設計水量為5000m3/d。水廠的工藝采用了目前*先進的膜技術,為鎮居民提供了優質的飲用水,解決了長期以來江心洲的鎮居民飲用水幾乎沒有任何處理、水質不符合國家的飲用水水質標準、嚴重影響鎮居民健康的狀況。
網站地圖k8凱發體育appk8凱發體育app下載凱發k8體育APP凱發k8娛樂官網app下載體育凱發k8體育APP官方網站下載球盟會APP手機登錄球盟會官網千億體育官方一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