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塞隆風濕酒應用膜提取分離技術解決了沉澱問題
2014-05-17 16:27:06
admin
167
據中國消費者報網2013年9月16日訊 從1669年的同仁堂藥室到今日北京同仁堂集團,經曆了清王朝由強盛到衰弱、幾次外敵入侵、軍閥混戰到新中國的曆史滄桑,同仁堂曆數代而不衰,在海內外信譽卓著,成為響當當的有著“國藥”之譽的金字招牌,目前已發展為集團資產150億年銷售額200餘億元,擁有三家上市公司,在海內外有1600多家連鎖藥店的企業巨艦!
為什麽同仁堂能獨步古今,延續340餘年名聲不衰,並在今天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
在一些人心中,“百年老店”是不思變革、故步自封的象征。實際上,同仁堂能獨步古今、延續輝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時俱進重視創新。
當年,樂氏家族就是憑借發掘和整理了許多古方、宮廷秘方、家傳秘方、民間驗方,從而為同仁堂日後的發展和輝煌奠定了基礎。
這種發掘和整理,絕非照搬照抄,而是借鑒他人之長予以改進,因而是一種“推陳出新”式的創新。
同仁堂集團成立後,尤其是股改上市後,加大了科技創新力度,其原則是:“遵古不泥古,創新不離宗。”
在保留傳統製藥工藝精華的同時,同仁堂投資數億元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形成蜜丸、顆粒、口服液、藥酒灌裝、軟硬膠囊等先進的生產流水線,並引進薄層掃描儀、色譜儀、光譜儀等先進檢測設備,“丸散膏丹、神仙難辨”永遠成為了曆史。
同仁堂不僅在改革劑型上投入力量,在新藥研製方麵也很有成就。“虎骨酒”是同仁堂的名藥,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但隨著野生老虎瀕臨滅絕和人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增強,給同仁堂帶來了難題,停止虎骨酒的生產對患者不利。於是,同仁堂的技術人員嚐試用豹骨替代虎骨,名稱也改為“壯骨藥酒”。但不久豹又被國際上列為重點保護動物,豹骨也不能用了!
同仁堂的科研人員聯合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曆經八年時間,開發出了“塞隆風濕酒”!這種取材於高原鼢鼠的新藥其療效不僅不低於虎骨酒,還因應用了先進的膜提取分離技術,一舉解決了藥酒沉澱這一問題。不僅如此,更為當地農牧民開拓了一條致富之路,使得青藏高原鼢鼠之害大減,農牧業生產得到了發展,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它是我國自藥品法頒布以來,率先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貢獻獎及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企業。
同仁堂的創新,不隻是藥品研發的創新,更是機製和戰略的創新,同仁堂黨委副書記陸建國說,同仁堂要在創新上下功夫,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努力通過走“專業化、規模化、集團化”道路,進一步發展為國際馳名的生命健康產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