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銅文所在中科大先研院充分激活科技創新動力和活力
2014-04-12 17:03:39
admin
317
據新華網合肥2013年10月19日訊 成立於2012年10月的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在建立之初就“不走尋常路”——“無編製、無預算、無級別”的“三無單位”,充分激活了科技創新的動力和活力。
“科研院所過去是事業編製、財政撥款,科研人員容易缺乏創新動力。”主抓先研院發展的中科大副校長陳曉劍說,先研院打破體製溫床,無編製無預算,創新人員和成果隻有被市場認可,產生價值,才能生存,大大提升了創新效率。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科大化學係教授徐銅文近年來致力於膜技術與膜材料的研發應用,並在先研院與企業合作建立了研發中心。他告訴記者,過去,科研成果大多體現在論文上。通過先研院與企業成立研發平台後,論文成果不僅得到了實際應用,反過來也促進了新的科研成果產生。“現在技術轉化沒少做,論文也沒少寫。”
科大先研院技術研發與轉化部的賀成芬感慨道,過去科大傳統觀念認為搞科研成果轉化是“不務正業”。先研院成立以來,越來越多的教師躍躍欲試,有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廣應用。
科大先研院由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中科大四方按照“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的原則共同推動建立。盡管來自政產學研不同領域,管理運作模式不同,但這四家單位卻在先研院這個創新體建設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安徽省將其納入該省“十二五”重大專項,省市先後投入10多億元,在項目申報、科研經費、人才引進、產業引導等方麵給予重點支持;中科院開放下屬的百餘家科研單位創新資源,提供科研項目對接機會;中科大調動海內外校友資源,吸收先進科技項目落戶。協同創新的力量在這裏盡情釋放,體製的障礙在這裏得以合力破除。
比如針對高校教師學生在科研成果轉化中,涉及職務發明帶來的國有資產界定和保值增值問題。各方創新體製,以先研院為平台重新製定了高校成果轉化評估新機製,不僅解決了創新成果轉化審批周期長的問題,還大大鼓勵了高校教師從事科研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與其他研究院不同,科大先研院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創新人才培養,並創新實施理論谈球吧登录入口“雙導師製”,聘請了一批工程博士企業導師,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通過參與先研院創新單元的技術研發,增強科技創新“實戰經驗”。
“先研院是城市與大學合作發展的新模式、科技體製創新的產物、自主創新的重要戰略平台。”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認為,先研院的探索將為我國科技體製改革和創新體係建設積累經驗。
目前先研院除了吸引微軟、英特爾、阿裏巴巴等知名企業在此建聯合實驗室外,還推動了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邁向產業化之路。
“我們正在建設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運管中心、未來網運營管理與控製中心,下一步還要建設一個芯片研發的公共平台,這些都有可能引發技術和產業的重大變革。”陳曉劍認為,未來的產業競爭是技術之爭、標準之爭。隻有更加注重原始創新成果的轉化,才是真正的自主創新,才可能在未來技術、標準之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據悉,未來合肥市還將在先研院試點股權激勵、建設一批重大產業技術共性平台,以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和不斷湧現的創新企業,打造區域發展的“創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