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學法律文科生創造發明“水體綜合治理裝置”

2014-04-12 17:04:00 admin 362
來源:《青年報》記者 施培琦 / 時間:2013-10-10 10:47:16
  據青年報網2013年10月10日訊 3年前,在上海崇明向化鎮的2畝方田上,同濟大學法律係學生陳宇鵬開始自己的“水體綜合治理工程”,植入自己的發明創造。3年過去,兩畝方田的“小世界”中,能源循環再生,水日漸清澈。今年大四的他,已經手握6項環境治理專利。
  在他治理水質的探索過程中,陳宇鵬正在思考:在工程技術所不能達到的地方,需要借助社會科學的力量。將來,他打算從事環境法研究,做環保領域的開拓者。
  向化鎮的這片2畝方地上,有個自創的低碳生態係統,名叫“水體綜合治理監控裝置”,它對解氧、電導率等水質指標進行實時監控,並在水質指標異常時,做出預警。
  當發出警報後,被汙染的水體還能迅速得到“急救”。一旦河體被汙染,自動控製新型膜處理曝氣裝置等治理裝置隨即開啟。在數據正常的狀況下,河道能夠自行修複,並在第一時間內對河道的異常排汙進行緊急處理。
  現今,這項工程被向化鎮用作示範推廣,作為一道“生態景觀”,對遊客開放。能源在自然界循環自生,自給自足。
  這套“能源水體綜合治理監控係統”的設計者,並非工程專家。而是個年輕的村民後代——一名今年才22歲的大學文科生。設計者陳宇鵬現正在同濟大學法學院就讀——在普通的文科生看來,這簡直不可思議。
  這位法學院學生,如今已經申請了6項水利工程專利。包括“汙水水質在線監控及控製係統”、“全自動控製的新能源軸流泵裝置”,都是從這方“試驗田”上生成。2畝地成了“河道、土地試點基地”,也是種植和養殖區域試點基地。它的實驗被當地政府作為示範項目,對外展示。
  陳宇鵬說,現今,大量人口急劇向城市聚集。因此,許多沿海城市中,大量支流河道被生活汙水汙染。3年之前,村莊也接連遭殃,用水質測量標準,向化鎮水質被劃入了“劣5類”。而經過3年治理,如今,向化鎮已經被摘去了水汙染的帽子。
  “這以係統還用清潔能源,比如太陽能與風能,對係統供電。不利用任何外加電源,真正做到了零排放和零能耗。”陳宇鵬介紹說,“這套係統還具有遠程監控功能,以低能耗、高能源利用率達到更好的治理效果,改善河道的生態平衡。”
  在校園裏,他的水治理項目也小有名氣。同濟大學考慮將他的想法用於治理河道。陳宇鵬說,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水流比較大、深,應急處理的機製不夠完善,相應的汙染物靠人工打撈,沒有長效機製。這一回,他已經小有經驗:“人工打撈的話,可以采用小型打撈的船,遙控操作不需要人力,水質可以用新能源的方式來處理。”
  另外,他想到的並非水治理本身,而是它的社會環境。“必須要樹立指示牌”,陳宇鵬說,如果避免周圍人將雜物和廢氣進入河道,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處理,水體就會自然地完成“自淨”。
  “環保無小事,都得點點滴滴做起,才能讓環保理念持續下去。”陳宇鵬一口氣說完了自己的夢想,“社會的環保意識將被喚醒;法律得到完善,根源上杜絕汙染事件發生。另外,環保的理念將會通過誌願者,基金會進行推廣,植入人們的思維方式。”
網站地圖k8凱發體育appk8凱發體育app下載凱發k8體育APP凱發k8娛樂官網app下載體育凱發k8體育APP官方網站下載球盟會APP手機登錄球盟會官網千億體育官方一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