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在功能性石墨烯宏觀體研究方麵取得進展
2014-04-14 19:46:20
admin
211
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2013年3月22日訊 多孔可壓縮柔性材料在化工、能源及環境保護等技術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何在納米尺度上調變基本結構單元前驅體的化學性質,實現此類孔隙高度發達且機械性能優異的超輕高彈性宏觀體的可控構築,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難題。石墨烯是一種新型的單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碳質納米材料,具有超高的電導率、優異的力學性能和大的比表麵積,經功能化預處理後,可作為基本構築單元用來製備性能優異的宏觀體材料。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號:20836002, 51072028)的持續資助下,大連理工大學邱介山教授領導的“能源材料化工”學術團隊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Carbon, 2012, 50(9):3267–73; J. Mater. Chem., 2012, 22:6061-66;Energy & Fuels, 2012, 26(8):5186-92),於近期發展了一種構築超輕高彈性石墨烯宏觀體的新技術方法。他們基於化學功能化-冷凍幹燥-微波處理的技術策略,製備出具有低密度、高孔隙率及優異機械性能的石墨烯宏觀體。相關工作近期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DOI: 10.1002/adma.201204530),被Nature作為Research highlight報道)。該石墨烯宏觀體材料具有高達99.0%的孔隙率,在外力作用下,即使發生90%以上的形變,其結構依然穩定,撤去外力後能快速恢複原始形貌。由於其超高的彈性,這種新結構石墨烯組裝體在能量緩衝、減震等領域大有用武之地;發達的孔隙和柔性使其有可能作為可反複使用的高性能一體化整體吸附材料(如海水和苦鹹水脫鹽)、催化劑載體及儲能器件的電極材料等。此外,這種整體材料具有良好的導電特性,可用於新結構壓敏電阻器件的設計和構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