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重大專項是建設美麗中國重要支撐
2014-04-14 19:46:26
admin
274
據科技部網2013年3月12日訊 一提起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很多人的感覺是“高、精、尖”,似乎和老百姓的生活關係較遠。其實不然。當你用智能手機刷微博、聊QQ、看手機視頻時,亦或用“療效好,價格廉”的國產新藥代替昂貴的進口藥時,或者不再為喝不上幹淨的飲用水發愁時,你可知道,正是科技重大專項成果的推廣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這些變化。
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主任許倞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產生的一批成果已經直接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民生改善,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應急能力,增強治汙防汙能力,改善水環境質量,凸顯了對建設美麗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支撐作用。
生活在鬆花江流域的百姓,對鬆花江幾年來的生態變化有切身體驗。作為老工業基地,數年前鬆花江水汙染突出,生態破壞嚴重。但是,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啟動實施以來,鬆花江逐漸變得清澈了,大馬哈魚等珍貴魚類重現江中。
不僅僅是鬆花江,據許倞介紹,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專項在太湖、滇池、遼河、鬆花江等重點流域開展攻關示範,已突破一批水汙染治理關鍵技術,構建了水汙染治理和管理技術體係。
據介紹,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重大專項實施主要有六方麵成效:一是重點突破流域糧食深加工、冶金、石化、造紙、製藥、紡織印染等重汙染和高耗水行業清潔生產與汙染控製多項關鍵技術,流域水汙染治理技術體係初步形成;二是突破一批城市水汙染控製關鍵技術,有力支撐城市汙水廠提標改造、控源減排任務目標的實現;三是係統調查全國4457個城鎮供水狀況,研發出水源生態淨化、超濾膜分離等120項飲用水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支撐;四是突破一批生態修複和監控預警關鍵技術,為示範區水質改善提供技術保障;五是關鍵技術綜合集成,支撐重點流域技術示範區水環境質量改善;六是研發一批水環境監測、汙水處理等關鍵儀器設備和成套設備,為培育和發展環保產業提供有力支撐。
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專項的實施,讓太湖、滇池、遼河、鬆花江等流域的百姓*先受益。如無錫市民前幾年備受夏季飲用水的藻嗅困擾,近年來我國突破了高藻原水處理膜汙染控製等關鍵技術,並在無錫兩家水廠成功進行工程應用示範,不僅為我國水廠規模化應用超濾膜技術奠定了基礎,還使無錫市飲用水的水質大大提高,出廠水水質完全符合我國*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雖然有了科學技術支撐,但是水汙染治理是一個係統工程。“水汙染和大氣汙染一樣非常複雜。”許倞認為,水汙染治理除了靠研發和推廣經濟適用的技術手段外,還需要各地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並嚴格法治、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