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旭化成紡織運用膜技術在印染行業打響汙水攻堅戰
2014-04-14 19:46:26
admin
225
據一財網2014年2月26日訊 “74.34mg/L,44.01mg/L……”一台化學需氧量(COD)監測儀上,數字每兩個小時跳動一次。這是紡織印染行業汙水中的一項重要指標。
在杭州旭化成紡織有限公司院內,全新的汙水處理設備隆隆的運行著。濃黑發泡的染整汙水,經過MBR生化膜、臭氧、活性炭、反滲透膜,*終清澈如許的流淌出來。
徐穀良興奮地指著一套龐大的設備說,“ 2013年新紡織染整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要求COD的含量是200mg/L以下。目前,這套設備實現60%回用的基礎上,回用的水質甚至高於自來水,剩下40%排入汙水處理廠,納管的COD含量在200mg/L左右以下,仍然符合排放標準。這個數字全行業內沒人能夠達到。”他說。
徐穀良是杭州旭化成紡織有限公司董事、業務部部長,參與並見證了整套設備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在中國成為紡織業世界工廠的同時,紡織行業已是中國水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統計,2010年,中國紡織業的纖維加工總量為4130萬噸,占世界總量的52~54%;全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2120億美元,占世界出口總額的34%。
但與此同時,2010年紡織廢水排放量達到24.55億噸,在當年統計的39個工業行業中位於第三位,占重點調查統計企業廢水排放量的11.6%。截至2012年2月20日,在中國汙染地圖數據庫中收錄的有過違規超標記錄的企業中,紡織類企業的記錄超過6000條。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表明,在紡織行業中,染整(即印染和後處理)廢水占80%以上,化纖生產廢水量約占12%,另外8%是其它紡織廢水,從區域來看,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和福建5省的染整廢水總量約占全國染整廢水排放總量的90%。
這樣的數字一點不誇張,徐穀良就坦言,2007年以前,旭化成紡織有限公司所采用的汙水處理裝置是國內傳統的生物汙泥處理法,按照當時的國家標準,化學需氧量COD的標準是500mg/L。即便如此,在當時,一年之中仍舊會有一些超標的時候,老的汙水處理係統,不能滿足環境要求。
那時候,國家對於資源和生態保護的重視逐漸提高。2006年,“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22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有8個是約束性的,而這八大約束性指標中與資源環境保護有關的占到一半。
約束性指標主要包括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森林覆蓋率達到20%等。
對於紡織印染這一傳統的高汙染行業來說,所麵臨的壓力巨大。
“作為企業,當時的恐慌是如果不提高汙染物處理水平,很有可能被請出開發區。”徐穀良說,另一方麵也考慮到,未來水價肯定會提高,COD等的排放費用也會提高,不論從企業社會責任角度還是經濟利益的角度,企業都要主動進行技術改進。
因此,2007年開始,徐穀良和他的團隊著手進行調研,頻繁的接觸環保技術的企業,了解各種技術手段,核心的目的既要降低成本,又要實現60%以上的中水回用。
然而,這一過程實際並不順利。盡管紡織印染行業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傳統行業,但是由於多年以來,國內對其汙染物的排放標準要求不高,同時染料助劑不同等行業的特殊性,導致了國內在該領域汙水處理方麵技術並不成熟。
一次次的數據測算,一次次的提供解決方案,但是想要實現旭化成定下的目標,似乎都非常難實現。
大約半年之後,旭化成紡織從多家公司中選擇3~4家合作企業。2008年10月開始,正式進入中試階段,*終確定整套工藝前端主要是通過MBR生化膜把化學需氧量(COD)的含量降低。
但是想要實現中水回用,染色後的廢水顏色怎麽處理?染料助劑有100多種,具體的化學成分也不清楚。通過將近兩年的實驗,目前該係統是通過臭氧反應,把染料分子變小,同時在尾端使用活性炭工藝,*終實現染色廢水顏色的處理。
該公司董事、工程師謝天說,原來的印染行業采用清汙分流,也就是說清水回用,汙水排放。而現在旭化成的這套處理設備是將全部的水混合在一起,通過MBR生化處理膜,再加上後麵的反滲透膜,*終實現的水質甚至比自來水的水質要好,用於生產完全沒有問題。
與此同時,徐穀良透露,整個項目投資在1150萬左右,目前處理一噸水需要花費4.7元,而相比自來水費每噸4元錢的價格,目前的運行成本確實要高。但是他仍然認為,國家對企業提高排放標準是必然的趨勢,現在運行成本和買水的成本接近,同時企業也在努力通過技術等進一步削減運行成本。“對環境友好,就算花點錢,也是值得。”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