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湘華:低水平生產賺的那一點錢根本不夠治理汙染的

2014-04-15 16:20:33 admin 281
來源:《經濟》雜誌記者 王芳 / 時間:2013-3-5 16:50:50
  據中金在線2013年3月4日訊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建設“美麗中國”的發展理念。作為生態建設的一部分,重新擁有幹淨清澈無汙染的水源,可謂是汙水處理的*終目標。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力學研究所總工、災害與環境研究中心總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劉樹坤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文湘華。
  舊汙不去新汙又來
  城市河流為什麽這麽多汙染呢?“一句話,舊的汙染沒治理好,新的汙染又不斷排進去。”文湘華向記者開門見山地說。
  曾留學日本、和水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劉樹坤教授也向前去采訪的記者講道:城市水的功能很多都喪失掉了。現在大城市的汙水處理基本達到90%,而中小城市不足50%,有些城市幹脆沒有城市汙水管網,河流成為城市的排汙溝,生活汙水直接排到河裏了,河道自然變質了。
  城市汙水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活汙水,一類是工業汙水。以往,工業和生活區離得比較遠,工業廢水的排放離城市比較遠,隨著城市的擴張,生活居住區逐漸與工廠混住,工業廢水需要通過城市汙水管網,匯到汙水處理廠來處理,這也加劇了汙水處理的難度。
  有些水表麵上看去很幹淨,但經過檢驗情況並不樂觀。水體汙染起來很容易,但恢複起來是相當的難。
  堵住汙水源頭提高出水質量
  “要想恢複得好。必須有好水進來,絕對不能有髒水進來。”劉樹坤教授對記者說:“首先做好規劃和基礎工作,從源頭減少汙染源。汙水治理必須統籌規劃,結合社會與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考慮管網、工藝、建設、運營能力,製定*合適的方案。避免因設計不合理導致管網建設不搭配造成的資源浪費。”
  “其次是提高汙水出水質量。目前老的汙水處理廠的出水標準,很多是一類B甚至二類標準,雖然北京市經過處理後的汙水能夠達到一類A,但它是比地表五類水還要差的水,達不到親水的要求。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濕地生物淨化,用膜技術將汙水處理廠的水再過濾一次,達到地表四類水,再進入城市河湖就沒有問題了。這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如果處理到地表四類水,每立方水要多花幾毛錢,市民如果能夠充分理解和希望達到這個目標,並願意承受一定的費用,對環境會有很大的改善。當然這也取決於國家下多大的決心,是否願意承擔,技術上已經完全能夠實現。”劉樹坤對此充滿希望。
  “當前更重要的是要盡量節約用水,因為處理水總是要花錢的。工業與農業生產是用水大戶,更應節約用水,這樣即可以大大減少需要處理的汙水量。”劉樹坤教授強調,少用一噸水,相當於少用一噸的汙水處理費。當然,不能說技術解決了,也能調來水就可以隨便浪費。*關鍵的是要建立節水的觀念,盡量減少公共的負擔。
  增加供水源頭加強監管
  文湘華糾正了在一般人眼裏的一個誤區:“所謂廢水不應稱作廢水,因為廢水裏還是有很多資源,比如城市汙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資源,應當加以回收利用。我們希望把汙水處理廠變成一個生產廠與資源能源回收廠。按照不同的用水目標,生產不同的品質水,如工業冷卻水、農田灌溉水、城市雜用水、水體補給水等等。按照應用要求,生產相應品質的氮、磷等資源物質,生產熱、甲烷等能源。這將改變現有汙水處理廠的設計理念,推動汙水處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據了解,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再生水一部分來自生活汙水,另一部分來自工業廢水,經過處理後變成高品質的再生水,1噸再生水回用率能夠達到70%,等於1噸水能重複利用3次。雖然隻用了4年時間,再生水供水已經占到整個工業園區供水量的30%,並且實現自來水總量零增長。再生水創造了一個新的生產和消費體係,汙染總量就可以控製。
  在增加供水源頭的同時還要加強監管。文湘華說:“這方麵國家並不缺少政策,但是在執法中,還受到方方麵麵的影響,很多工作沒有做到位。”文湘華無可奈何地向記者表示:“環評一票否決權執行得並不好,部分政府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重發展、輕環保的思想還長期存在。尤其是中小企業比較難監管。有些汙染大的中小企業真的是應該關一關,因為低水平生產賺的那一點錢,根本不夠治理汙染的。”改革開放初期,鄉鎮企業大發展的時候,低水平的生產雖然解決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但給周邊城市帶來的環境汙染是不爭的事實,文湘華經曆過那個時期,對此深有體會。
  提高技術降低成本
  與專家訪談,不能不談到汙水處理的技術。依靠國家政策的支持,企業的大量投入,目前,我國汙水處理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基本能夠支持國內產業的正常運轉,要做的更多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如果從行業角度來說,汙水處理的來料和目標總是變化的,相應的工藝也需要配套。在一個地方有效的技術手段在另一個地方效果不一定好,需要針對不同來水,不同處理目標、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等,綜合考慮,確定合適的處理工藝。不存在所謂‘包打天下’的技術。”文湘華說。
  *近一直風靡的膜處理技術能否被稱為汙水處理中的一次革命?對此,文湘華表示:包括現在膜技術,也並非是包打天下。膜技術具有可控性強、占地小、出水水質好等突出優點,在一些地區的應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膜本身也有壽命、有成本,技術本身仍有發展提高的空間,並非所有地區都適合用膜技術。
  而劉樹坤教授向記者介紹了目前比較先進的一種水處理方法——原位淨化法,即通過投放大量增殖的微生物,把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逐步恢複水生生態係統,恢複水體的自淨功能,使水體變成一個生態循環,當然,這其中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如今,城市的生態環境變得異常脆弱,以犧牲環境的發展終究是不可持續的,補救還來得及。汙水處理既是百姓的需要,也是市場化的需要。中國不缺技術,不缺人才,產業鏈也已基本完成,成本上也不是不能接受,我們沒有理由做不好!兩位專家共同表達了心願。十八大提出*嚴格的水資源製度,“三條紅線”,美麗中國的目標鼓舞人心。相信不久之後,我們就能還給城市一片淨水。
網站地圖k8凱發體育appk8凱發體育app下載凱發k8體育APP凱發k8娛樂官網app下載體育凱發k8體育APP官方網站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