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紅旗:造紙生產過程水經“透析”可無限次循環回用
2014-04-16 19:03:16
admin
231
據中國網江蘇頻道2012年11月12日訊 “將來生產1噸紙隻需用水2立方,隻要技術過關,造紙過程水甚至可以無限次循環!”日前,在第四屆國際製漿造紙與生物技術國際會議上,南林大戴紅旗教授介紹了造紙生產過程水循環使用技術以及紙低定量化研究進展,以實現造紙的清潔生產、節約資源及環境友好遠景。
據介紹,2011年我國造紙產量高達為1億噸,平均每噸用水在20立方左右,消耗大量水資源,也對生態環境產生很大影響。造紙過程中,原材料中溶解出來的物質及生產過程中外加的化學藥品,在紙成形時,沒有很好地吸附在纖維表麵而帶出濕部係統,隨濾液進入白水中,成為過程水的汙染物。戴教授跟記者算了一筆賬:以2011年我國紙和紙板產量1億噸,每噸用水20立方計,每年在造紙上用水量高達20億立方!
針對這個問題,戴教授提出通過化學與膜裝備技術,對排出廢水進行處理,在不影響設備和工藝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實現造紙用水的循環使用。“就像人體的血液係統,如果腎功能有缺陷,尿酸濃度過高,就可以通過血液透析將血液中的尿酸分離清除,把淨化後的血液輸回人體內,維持人體的正常機能。”戴教授跟記者打了個比方。所謂的“汙染物”,是指溶出進入過程水中的物質積累量超出了維持係統及產品質量穩定的極限,如果通過化學吸附轉移,結合物理分離技術,就像血液透析原理一樣,隻要能滿足生產係統的*低要求,那麽造紙生產過程水就可無限次循環回用。與此同時,還可以將過程水中所謂的“汙染物”資源化再利用。
另外,從汙染的源頭上入手,需要對造紙原材料構成更加了解,掌握造紙係統的規律特點,尋求合適的技術,通過工藝控製和裝備解決找準突破口。“過程水中的累積的汙染物其實是可以利用的資源,由於量少或者暫時沒找到合適的用途,我們就是希望通過一些化學控製轉移和物理分離的辦法,消除汙染物的積累或資源化利用,減少資源的浪費,實現造紙清潔生產。”
戴紅旗教授說:目前,江蘇幾家造紙廠正在試驗當中,經過初步預測,這種理念的實施,可以達到1噸紙僅僅用水2立方,大大節約水資源消耗,並引領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具有普遍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