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膜分離設備蘇薇薇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上成果斐然
2014-04-16 19:03:29
admin
99
據中國科技網2012年10月12日訊 蘇薇薇始終認為自己是幸運的。自打2000年調入中山大學工作,2002年,蘇薇薇主持組建廣州現代中藥質量研究開發中心,一晃10年過去,目前該中心已獲新藥臨床批件2個,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5項(其中,獲得歐洲專利授權、日本專利授權各一項,中國發明專利授權23項);發表學術論文103篇(其中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33篇),專著3本;為省內外66家企業開展質量標準製定和提高、指紋圖譜研究等技術服務130餘項,真可謂成果斐然。
在如許眾多的成果中,讓藥學博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薇薇*具成就感的還是該中心根據譜效學研究方法及結果,以化橘紅中有效成分研發的創新藥物——S-07。目前S-07已通過現場考察,獲受理證書。“我很幸運,發達國家平均每個新藥研發周期至少10年左右,研發投入要超過10億美元,而我們的S-07差不多談不上花了多少錢。”
其實對研發工作稍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10年磨一藥”,這句行話還遠不足以道盡新藥創製的艱辛。經曆高風險、高投入、長周期的焦灼之後,10年未必能“磨”出一藥的悲摧往往令一些大型製藥企業對此亦望而卻步。
然而當你走進廣州現代中藥質量研究開發中心,你會發現,這裏的成功仿佛來的並不是想象的那麽困難:一類新藥尖吻蝮蛇凝血酶已完成Ⅲ期臨床將於近期獲得新藥證書,中藥五類新藥紅珠膠囊正在進行Ⅱb臨床試驗,具有保肝退黃作用的五類中藥新藥甘樂膠囊正申報臨床批件;此外,還有一批處於前期篩選階段的候選新藥——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的中藥活性組分的研究,具有抗Ⅱ型糖尿病的植物寡糖的研究,具有促成骨活性的ZZM蛋白的研究,抗耐藥菌中藥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篩選……顯然,一個高校研究機構,能把新藥創製做到這個份上,不是“幸運之神”的一兩次偶然垂青可以解釋的。其奧秘在哪裏呢?
走進廣州現代中藥質量研究開發中心,可以看到這裏裝備了一批國際水準的分析儀器,新藥創製設施已基本齊全。你無法想象,10年前它的起步卻是個零。
“剛來時,一個試管都沒有,桌椅板凳都是撿的,我們自己刷油漆。包括實驗室的桌子怎麽設計,實驗台怎麽設計,我都是花了心思的。”說到創業之初的艱難蘇薇薇臉上充滿了自豪。
中心如何走到今天的境界?蘇薇薇給記者列了如下發展路線圖:
2002年至2005年,中心著重開展嶺南特色中藥指紋圖譜的研究,完成了廣東省、廣州市聯動的重大攻關課題“廣東名優中成藥指紋圖譜的示範研究”。成果“田基黃藥材及田基黃注射液色譜指紋圖譜研究”、“便秘通口服液色譜指紋圖譜研究”、“複方血栓通膠囊高效液相指紋圖譜的研究”、“廣州名優中成藥指紋圖譜質量控製示範研究”先後通過了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
2006年,由中心牽頭,聯合廣州市醫藥工業研究所,共同組建了“華南創新中藥研究開發與技術服務中心”(被列為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招標項目),建立了完善的創新中藥研發平台(包括中藥有效成分的分離與藥理活性篩選、工藝研究、質量研究、藥代動力學研究、藥效及作用機製的研究、中試放大等),裝備了多能提取、超臨界萃取、膜分離(無機陶瓷膜、有機膜)、冷凍幹燥、噴霧幹燥等製藥設備和薄層掃描、高效液相色譜、液質聯用儀等具有國際水準的分析儀器,建立了完善的全方位技術服務體係。
同年,中心與廣東環球製藥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了“創新藥物研究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被廣東省教育廳列為廣東高校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雙方共同組建的“創新藥物研究開發基地”被列為2007年第一批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
2010年,中心與廣東環球製藥有限公司、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申報了“研究生教育谈球吧登录入口基地”。
2011年,中心與廣東環球製藥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的“創新藥物研究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被廣東省教育廳列為“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
同年,由廣州醫藥研究總院牽頭、中心參與,組建了“嶺南特色中藥創新平台”(獲廣東省科技廳立項)。該平台將開發一批療效確切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原創中藥新品種;並按照“實驗室研究-中試放大-產業化應用-技術推廣”的思路,突破一批製約中藥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共性技術。
同年,由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牽頭,中心參與申報的“廣東省中藥飲片企業重點實驗室”,已獲廣東省科技廳立項。該企業重點實驗室將圍繞我國中藥飲片產業急需解決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在炮製工藝和質量控製上深入係統地開展研究,力爭把實驗室建設成為我國中藥飲片技術、標準國際化的示範性基地。
截至2012年9月,廣州現代中藥質量研究開發中心承擔國家、省、市各級縱向課題63項,實際到賬經費超過3200萬元。
“10年來,是產學研合作給了我們強有力的支撐。”蘇薇薇肯定地說。
中心的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項目參芪扶正注射液指紋譜效學質控新模式研究及產業化應用,該課題建立了“參芪扶正注射液”指紋譜效學質量控製新模式,用指紋圖譜—藥效指標灰關聯度分析法,尋找“參芪扶正注射液”指紋圖譜與藥效的相關性,從原料藥材、半成品、成品等環節進行質量監控,保證了產品質量。此外,課題組還開展了參芪扶正注射液與常用配伍藥之間的體內、體外配伍穩定性研究,闡明在聯合用藥時藥物間的相互作用,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符合國際藥物研究的主流,為擴大市場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目前該課題已申請兩項發明專利,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技術壁壘,2011年,參芪扶正注射液產值已達8億元。
“我們的專利都是有用的、實用的,幾乎都能產業化的,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不能用的專利。這些年,我們拿獎、出論文,差不多都是為企業做科技服務過程中出的‘副產品’。”蘇薇薇輕鬆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