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膜研發將成為東汽投資與四川大學合作核心之一

2014-04-16 19:03:53 admin 222
來源:《成都日報》記者 繆琴 / 時間:2012-9-7 16:18:14
  據成都日報網2012年9月7日訊 地球上水資源總量中海水占97.5%,麵對稀缺的淡水資源,何不用好這“97.5%”,給海水來個“鹽”、“水”分離?這樣的嚐試,在昨日2012年成都市科學技術年會“科技創新成果展示推介及投融資對接洽談會”活動現場,取得了實質性的推進。
  昨日,在對接會現場,東汽投資、四川大學、西南交大、成都希盟泰克、成都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單位在對接會上現場簽約,據初步統計,全部簽約合同和項目涉及金額將達到5000萬元以上。其中,東汽投資與四川大學“聯姻”共同攻堅的海水淡化*受關注。據悉,此次洽談會由成都市科協、市科技局主辦,成都科技服務中心、成都自動化研究會、成都生產力促進中心承辦。
  海水淡化
  “成都創新”掘金近千億美元市場
  “咱們做的事兒,就一句話:通過海水淡化技術,將含鹽水轉化為新鮮淡水。”昨日,負責該項目的東汽投資袁秀坤部長告訴記者,通俗地說,海水淡化多通過“取鹽”和“取水”兩種方式完成鹽水脫離,而此次合作的方式選擇後者。
  根據我國《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分析,預計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場規模將會達到700~950億美元。角逐近千億美元的新能源市場,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在該能源領域也一直在投入相當資源。
  此次東汽投資與四川大學合作的項目,選擇從小切口的“船用海水淡化項目”切入,“舉個例子,科考出海,或是海事行動,往往需要配備足夠的淡水,我們此次合作的關鍵,就是通過對柴油發電機餘熱進行回收,將熱能交付轉化為海水淡化的熱源,進行海水蒸發的鹽水分離。”其中,幾乎被國外企業所壟斷的反滲透膜研發,將成為合作的核心方向。
  奮鬥目標
  校企合作目標:低於自來水價格
  據悉,去年,由東汽研發的國內首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4500噸/天海水淡化設備已在印尼投運。然而,在攻堅國外技術壁壘之後,要在更大範圍實現產業化,海水淡化的成本依然不具備市場競爭優勢,“海水淡化要推廣,除了技術上完全實現自主知識產權之外,價格是必須要考慮的要素。”
  記者昨日在現場了解到,眼下,淡化海水直接成本約為4元/噸,加上設備折舊、檢測、服務等投入,每噸水成本高達8元。“目前,我們正在研發一種新工藝淡化海水的方式,成本能做到6元左右,但相較普通自來水3元左右的居民用水價格相比,依然還有空間要去縮小。” 袁秀坤告訴記者,此次合作,他們還將繼續對海水淡化的新材料、新工藝以及新的控製方式,進行技術創新,目的就一個,在保證飲用水質的前提之下,把海水淡化的價格大幅降低,甚至低於自來水價格。
  “我國作為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僅2000多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言及一個內陸地區的投資機構何以做海水的文章,袁秀坤告訴記者,“內陸意識”被區域創新能力取代是必然,而成都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並不比沿海城市差,“咱們深海探測的‘蛟龍號’身上,也有很多核心關鍵技術都是‘成都造’。”成都科技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補充道。
網站地圖k8凱發體育appk8凱發體育app下載凱發k8體育APP凱發k8娛樂官網app下載體育凱發k8體育APP官方網站下載球盟會APP手機登錄球盟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