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三合水廠水質提升工程試運行水質優於新國標要求

2014-04-17 16:07:03 admin 235
來源:中華泰山網 / 時間:2014-2-10 8:27:28
  據泰安市政府網2014年2月7日訊 水是生命之源。三合水廠水質提升工程是我市全麵實施提升泰城水質的樞紐工程,是2013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要辦的十件實事之一。工程自籌建以來,市住建委、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和市自來水公司等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各項工作按照計劃穩步推進。隨著整個工程於2014年元旦竣工投產,我市自來水製水工藝和出廠水質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全麵提升水質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科學決策三合水廠改造項目
  提升市民生活質量離不開水。如何不斷提升飲用水水質,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牢抓不放的重要民生工程。翻閱泰城供水史,泰城的“自來水”循序漸進、步步前行,曆經簡單消毒處理的自來水,到喝好水、喝優質水。
  因各地水源條件不同,深度水處理工程無法克隆,需要結合泰安水源實際,研究watechliuhede實施方案。為了科學選擇三合水廠水質提升工程工藝,市自來水公司從2009年開始,請教全國各地水處理專家探尋良策,對接上海市政設計研究總院、西北設計研究總院、華北設計研究院等科研設計院所研究方案。經充分論證,決定采用國際先進的浸沒式超濾膜過濾技術,結合現有水廠常規處理,運用“高錳酸鹽預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絮凝沉澱+超濾膜過濾”組合工藝提升水質。工程改造規模與原供水能力一致,為10萬立方米/日,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膜處理車間、清水池、加氯加粉炭間各一座,改造現有絮凝沉澱池及供水主管道2.44公裏。
  為不影響水廠正常生產供水,在三合水廠東鄰新征7.76畝土地,用於建設膜處理車間和加氯加粉炭車間,在原水廠實施清水池、加藥間、絮凝沉澱池改造升級等工程。
  先進工藝造福一方百姓
  為確保工程萬無一失,針對黃前水庫水質變化規律和水質提升要求,選擇4個廠家的深度水質淨化工藝,在三合水廠進行中試,通過現場實驗與創新性研究,找出*適合原水實際的處理工藝。通過中試檢測原水水質、淨化工藝環節水質和出水水質等水質試驗數據,測試水壓、電耗、製水藥劑等運行試驗數據,詳細比選水處理工藝,掌握了膜處理運行參數,充分消化並創新了水處理新技術。
  選擇好的設計院是項目成功的關鍵。通過競爭性談判,確定上海市政設計院研究總院為項目設計單位,該院膜工藝設計能力*強、經驗*多,適合三合水廠水質提升創新性要求。三合水廠改造工程采用了大量先進工藝設備,廠區室外管網全部采用了塗塑鋼管,膜車間主要管道采用ss316不鏽鋼管,反衝洗管道采用了塗塑鋼管,抽吸泵、隔膜計量泵、粉炭投加係統及氣動閥門執行機構全部采用進口先進產品。三合水廠改造工程的自動化係統是以PLC控製為基礎的集散型控製係統,在係統整體設計上做到技術領先、適當超前,同時兼顧運行高可靠性、管理便利性。
  在黃前水庫,已於2013年10月正式投入運行的黃前水庫虹吸工程分層取水裝置,這是水質提升工程的引水部分。黃前水庫水質在深度分布上是不同的,通過改造采取分層取水方式,取用*好的原水供給三合水廠。
  精細化管理打造精品工程
  2012年10月16日,三合水廠改造工程破土動工。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安全工程”的具體要求,項目自開工以來,施工流程多線並進,嚴格按照工程關鍵控製節點推進,先後完成膜處理車間、清水池、電氣與自動控製係統等安裝調試,並整體進行測試、試運行。工作人員克服了擴建場地小、工期緊等困難,采取“串行作業與並行作業”同步推進對策,按計劃工期將目標節點量化為十幾項關鍵節點,按流程推進、照節點考核,橫向與縱向施工互聯互動、有序開展。
  在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工作人員嚴格實行“敞亮工程”,工程招投標、施工、驗收全程監管,所有資金使用、工程質量與安全等監管環節完整、責任到人,做到“不脫節、不虛位”,工地管理精細有序,安排周密。工程共安裝主要工藝管道1072米,其他管道1700餘米;安裝主要設備57台套、閥門287套。
  經過工藝設備單機調試、PLC子站運轉調試,工藝管道、進出水渠打壓試驗等工作,整體試運行一次成功,於今年元旦投入正式運行。
  試運行出廠水質檢測結果表明,各項水質指標優於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的106項要求,泰城廣大用戶喝上了更加優質、放心的自來水。三合水廠水質提升工程的建設者們,向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民生答卷。
網站地圖k8凱發體育appk8凱發體育app下載凱發k8體育APP凱發k8娛樂官網app下載體育凱發k8體育APP官方網站下載球盟會APP手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