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隔膜國標製定出台為規範國產化進程邁出第一步
2014-04-17 16:08:28
admin
171
據電車之家2014年1月19日訊 近日,參與製定《通用鋰離子電池聚烯烴隔膜國家標準》(以下簡稱“隔膜國標”)的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年前能定稿送審的隔膜國標,製定的相關標準並不嚴格,國內八成以上的隔膜企業都能達標,甚至國內很多隔膜廠商的企業生產標準都高於該標準的要求。
盡管如此,但值得肯定的是,國標中涉及到的檢測標準的統一,將使隔膜國產化進程加快。
對隔膜新國標的討論,早在2011年12月31日國標委立項就已經開始。參與標準製定的企業,也主要是國內銷售額排名靠前和頗具影響力的隔膜廠及電池廠。先由中國電子集團公司第18研究所、佛山金輝高科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星源材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鄉市中科科技公司、佛塑科技(000973)等隔膜企業合作討論起草,並由天津力神、ATL、比亞迪(002594)、比克(NASDAQ:CBAK)等電池企業參與討論征求意見。
此次新國標適用於以聚烯烴樹脂為主要原料的鋰離子電池用隔膜,對三種工藝(幹法單拉、幹法雙拉和濕法)各有規範,主要針對隔膜的外觀、尺寸及物理性能等做了標準化的規定,同時把隔膜的測試進行了標準化設定。
從*終的結果來看,這隻是一個門檻性的市場準入標準。
星源材質副總裁楊佳富在上個月接受記者采訪時,就已經透露出標準不會定得太高的信息。他表示,這裏麵有不同的意見,每家企業都想有自己的聲音,“我們提出來的標準,有的企業反對,一是他們現在的水平達不到,二是定那麽高,電池廠也不一定用得著那麽高水準的隔膜,所以他們有意見。”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隔膜國產化進程不斷加快,但大部分隔膜廠還處在簡單模仿加工的初級階段,自身沒有核心技術,更談不上核心競爭力,隻是靠低價來維持和擠占市場份額,高端隔膜仍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中國隔膜行業依然麵臨低端同質化競爭,高端市場缺少競爭力的險境。
國標的出台並不能在短期內扭轉這一現狀。
2013年以來國際主要隔膜廠商均處於擴產進程中,幾乎所有廠商都將在今後兩年內繼續擴大產能。幾家國際大廠占據著全球大約80%的份額,國內的幾家隔膜廠商份額僅為10%左右。同時,中國高端隔膜現在麵對80%依賴進口,替代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
天津力神研究院隔膜開發部部長王玉來表示,“實話實說(國標的出台對隔膜行業)影響不大,隻是大家坐在一起討論,想把這個事情略微做得規範一些,好一點的是便於後麵(隔膜廠)跟他的下遊(電池廠)打交道。”
王玉來說的“便於打交道”,是指電池廠檢測使用國產隔膜將更加方便。這主要是基於,目前國內鋰離子電池隔膜的測試標準並不統一,電池廠商大都采用自己的標準來進行隔膜檢測,各家檢測的方式和方法都不一樣,導致同一產品往往出現不同的檢測結果。
實際上,過去中國的電池廠商大都沿襲國外如日本的GAS標準或美國的標準來操作,而與日美不同的是,中國鋰電池出貨量*大的一批廠商仍處於中低端層麵。這也意味著,中國對隔膜需求量*大的仍是低端膜,排名靠前的少數幾家電池廠幾乎全部采用進口膜。因此,日美的隔膜檢測標準在中國市場並不能通用。
因為沒有統一的規範,導致隔膜廠商跟電池廠商在很多方麵,特別是隔膜檢測很難達成一致。
王玉來指出,“隔膜廠的檢測還可以,主要是後端電池廠的檢測標準差異特別大,亟需一套統一的檢測標準。”
可以肯定的是,國標的出台,為隔膜廠商及電池廠商的檢測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平台。
參與隔膜新國標製定的某隔膜廠商負責人透露,新國標把各種隔膜性能檢測的方法、測試的裝置和測試的條件,都進行了標準化的設定。
對於一些定位於高端市場的電池廠商而言,新國標似乎沒有任何效用,但對於國內眾多中小型電池廠商來說,國產隔膜市場會有一個洗牌的過程。
正如楊佳富所說,“(隔膜國標)*大的意義,不管指標是高是低,*重要的是,把隔膜檢測進行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