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生態村密雲北莊鎮朱家灣村投資單獨設汙水處理站
據中國食品科技網2013年9月10日訊 2013年6月,國家環保部發布《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區指標(試行)》的通知,規定了競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區”的基本條件,其中包括達到國家生態縣建設標準並通過考核驗收,所轄鄉鎮可獲得國家級“美麗鄉鎮”命名。2008年,密雲縣和延慶縣已經攜手躋身國家生態縣,目前,它們正朝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區努力。近日,記者來到密雲縣和延慶縣的鄉村,近距離感受國家生態縣的環境。
由於“懷抱”幾千萬北京居民的生命之源——密雲水庫,密雲縣的環保工作一直備受關注。2008年,密雲縣成為國家生態縣。密雲縣所轄17個鎮已經全部通過環境優美鄉鎮驗收,311個村全部通過北京市文明生態村驗收。
其中,北莊鎮朱家灣村是密雲縣下轄村莊中的翹楚,“因為這個村莊先天條件比較好”,北莊鎮副鎮長紀學軍的意思是,有兩條河流繞朱家灣而過,其中一條就是密雲水庫的支流清水河。事實上,保護清水河也帶動了村裏環境的改變。
為響應密雲縣水利局實施的汙水治理工程,2009年北莊鎮建了3個汙水處理站,在其下轄的11個行政村中,隻有朱家灣村是單獨設一個站,並采用目前*先進的汙水處理技術——膜生物反應器工藝。“這個村離鎮比較遠,所以單獨建一個。”副鎮長紀學軍說。
朱家灣村占地84平方公裏,算上流動人口共9000人左右,記者看到,村子裏的汙水處理站標示:日處理汙水20噸,服務130戶,524人,出水標準達到一級A限值。“一般達到一級就可以了,這裏的出水標準超過了國家標準。”生態法製科的張福昌科長說,由於汙水處理涉及專業技術,村裏將處理站的維護都交由專業的公司去做,隻需要每年付給公司管理費就可以了。
那麽,朱家灣村的另一部分村民的生活汙水流向哪裏了呢?紀學軍帶記者一行來到位於鎮上的另一個汙水處理站,與之前的汙水處理站位於地下不同,這個汙水處理站在一個院子裏,有管理人員看管,且設備都位於地上,記者能聽見機器運轉的轟鳴聲,看見渾濁汙水通過處理後變得清澈了,“正常情況下能處理五六百噸,現在每天處理三四百噸,因為該換膜了。”管理人員解釋。紀學軍說,這個汙水站除了處理鎮上居民和學校的生活汙水外,還處理一部分村子裏的汙水。
盡管經過處理的汙水達到一級A標準,但整個北莊鎮的出水並不是直接排向河道,紀學軍站在鎮上汙水處理站的樓頂,指著眼前的一片濕地告訴記者,“出水先排入這片濕地,經過一道自然淨化程序之後,再用來澆灌。”而朱家灣村的出水,直接通過地下管道流到僅一路之隔的荷花池。北莊鎮生態環境保護中心主任李海存說,這些水並不是直接流向荷花池,“地下有蓄水池,水在池子裏沉澱,上麵溢出來的水才進入荷花池。”8月初,荷花池裏的白蓮已經羞答答地綻開,池子中間修有木棧道,村民可以在棧道上近距離觀賞荷花。荷花池岸邊還有人工種植的鮮花,被野生的狗尾巴草簇擁著。同清水河濕地一樣,荷花池不但是一個景點,也是一個天然的淨化池,也就是說,村裏經過處理的生活汙水,先沉澱,再經過荷花池的淨化後,才排入天然的河道。
紀學軍和李海存坦言,朱家灣村能有今天的環境,各方麵投入不少,“前些天河北承德市政府有同誌來考察學習,他們表示投入太大了,學不來。”紀學軍說,僅鎮上的汙水處理站,一年設備維修和換膜的費用要花費25萬多元,電費20萬元,“壓力是很大,但是必須這樣做,我們不敢直接往河道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