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化納濾精製鹵水製堿項目投運
2016-06-13 13:13:17
253
新興膜技術給傳統純堿工藝帶來重要變革 |
山東海化納濾精製鹵水製堿項目投運 |
圖為操作人員在添加防垢劑。特約記者 張勤業 攝
山東海化集團在全國同行業率先將新興膜技術應用於純堿生產中,給傳統純堿企業工藝流程再造帶來重要變革。12月8日,經過四個月的試運行,海化自主開發的日產1萬立方米納濾精製鹵水製堿工業化示範項目投運成功。目前,三台機組已全部投用並滿負荷生產,每小時精製鹵水達420立方米,每立方米可帶入原鹽90千克,產能及產品質量均優於設計值,年可實現綜合效益5000多萬元,一年便可收回投資。
海化純堿廠產能一直位居國內前列,有豐富的地下鹵水和原鹽資源優勢,但由於設備老化等原因,綜合成本較高。為發揮資源優勢、降低生產成本,工程技術人員大膽嚐試、精心探索,將納濾膜材料及技術首用於精製鹵水製堿項目,並攻關成質功。目前,該技術創新應用成果已申請國家專利。
納濾膜技術的創新應用,實現了純堿工藝流程再造。此前同行業一直用鹵水曬鹽,曬出原鹽後再用海水化鹽製堿,今後海化純堿廠將采用納濾膜技術精製鹵水,代替海水化鹽直接製堿。精製鹵水中氯化鈉含量是海水的3至4倍,降低了固體鹽的使用量,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省3600萬元。因鹵水精製,節約原先采用化學法去除雜質鈣、鎂離子費用2100萬元。同時,還延長了關鍵製堿設備的運行周期,提高了純堿質量。業內專家介紹,此技術對優化純堿工藝流程、提升純堿行業競爭力意義重大。
目前,海化正在加緊規劃建設二期3萬立方米/日鹵水精製項目,該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基本實現所需原鹽全部內部直供,將使海化純堿生產成本處於行業*好水平。(特約記者 張勤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