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化納濾膜精製鹵水製堿工業化示範項目投運成功
據中化新網2014年12月16日訊 新材料的創新應用如何才能促進純堿企業降本增效?山東海化集團提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他們在全國同行業中率先將新興膜技術應用於純堿生產,給傳統純堿企業工藝流程再造帶來了重要革新。12月14日,經過4個多月的試運行,海化宣布其自主開發的日產1萬立方米納濾精製鹵水製堿工業化示範項目投運成功。目前,3台機組已全部投用並滿負荷生產,每小時精製鹵水420立方米,每立方米可帶入原鹽90千克,產能及產品質量均優於設計值。
擁有豐富的地下鹵水和原鹽資源優勢的海化純堿廠產能一直位居國內前列,但隨著設備老化等因素的影響,純堿的綜合成本較高。為發揮資源優勢、降低生產成本,該廠技術人員大膽嚐試,將納濾膜材料及技術首用於精製鹵水製堿項目,進行膜法分離的原創性攻關。中試項目組先後開展了納濾定性定量試驗、方案論證、小試及中試實驗攻關探索,中試中設備運行可靠,技術指標穩定。中試成功後,他們又立即著手進行日產精製鹵水1萬立方米的工業化示範項目,首台納濾機組於8月5日順利開車,經試運行實現滿負荷生產。目前,該項技術創新成果已申請國家專利。
納濾膜技術的創新應用,實現了純堿工藝流程再造。此前純堿行業一直用鹵水曬鹽,曬出原鹽後再用海水化鹽製堿,而海化純堿廠今後將采用納濾膜技術精製鹵水,代替海水化鹽直接製堿。精製鹵水中氯化鈉含量是海水的3~4倍,降低了固體鹽的使用量,僅此一項該示範項目每年就可節省3600萬元。同時,鹵水精製還省去了化學法去除雜質鈣、鎂離子的費用2100萬元,年可實現綜合效益5000多萬元,一年便可收回投資。此外,納濾精製鹵水製堿工藝還延長了製堿關鍵設備的運行周期,提高並穩定了純堿質量。海化集團副總經理遲慶峰認為,此技術對優化純堿工藝流程、提升純堿行業競爭力意義重大。
項目組副經理劉建路表示,海化目前正在加緊規劃建設二期3萬立方米/日鹵水精製項目。二期項目投運後,總產能將達4萬立方米/日,年可節約原鹽90萬噸,綜合效益達1.5億元。該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基本實現所需原鹽全部內部直供,將使海化純堿生產成本處於行業*低水平。
■納濾技術與納濾膜
納濾技術是一種介於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新型膜分離技術,可在常溫下進行,納濾膜孔徑1~2nm,能實現一、二價離子的分離。
納濾膜是允許溶劑分子或某些低相對分子質量溶質或低價離子透過的一種功能性半透膜。它是一種特殊而有前途的分離膜品種,因能截留納米尺寸的物質而得名。納濾膜對二價離子的截留率要比一價離子高,在多組分混合體係中,對一價離子的截留率有所降低。納濾膜的分離性能還與納濾過程的操作壓力、溶液濃度、溫度等條件有關。如透過通量隨操作壓力的升高而增大,截留率隨溶液濃度的增大而降低等。
納濾膜的應用範圍很廣泛,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麵:地下水除硬度,地表水除有機物、色度,油水分離,乙二醇回收,硫酸銅回收等。專家認為,納濾膜材料及技術在傳統鹽化工轉型升級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